最新資訊

標籤Tag

人身安全 (1) 中國 (8) 互聯網 (10) 巴西 (1) 日本 (1) 生理 (3) 投訴 (1) 災難 (5) 身心健康 (21) 房地產 (1) 法庭 (1) 知識 (15) 度量衡 (1) 思想 (16) 科學 (1) 英國 (3) 食物 (2) 香港 (2) 娛樂 (1) 秘訣 (12) 能源 (1) 馬來西亞 (19) 教育 (6) 教育部 (1) 媒體 (3) 提醒 (28) 硬體 (1) 評析 (4) 詞解 (4) 電商 (6) 電腦 (6) 語言 (3) 德國 (1) 趣味 (12) 澳洲 (1) 藝人 (1) 關係 (2) 體育 (1)

2012年11月15日 星期四

[轉]停刊‧復刊渡盡劫波見曙光(馬來西亞的《中國報》)

29/04/2012 12:32
轉自:http://www.chinapress.com.my/node/314614

 1984年4月《中國報》人事更動,隨著總經理伍漢源及總編輯王兆塤 相繼退休,由董事黃茂桐任代總經理,董事經理林晃升,同時聘請多位報業人才加強陣容,黃和平為總編輯、總主筆李金韻、執行編輯魏金淵及副刊主任陳和錦。經 理部方面則有高級經理(營業)吳傑華、高級經理(行政)曾子才,以及財務策劃姚友瑞。
 董事部陣容有︰董事主席敦李孝式爵士、副董事主席黃茂桐、董事財政拿督張泗清、董事經理林晃升、董事陳金福太平局紳、董事拿督斯里劉耀添,以及董事李裕隆上議員。
 除了在人力上的增強,同時還買下位于陳秀連路第5路門牌45號的4層樓大廈,把位于吉隆坡十五碑的編採部及馬結街(Market street)的經理部,集中一起辦工。
 《中國報》總社12月8日舉行開幕儀式,董事經理林晃升致詞時,表露了對《中國報》改組后的憧憬,並重申該報宗旨︰“新聞報導和言論方面,嚴守中 立,不偏不倚”。編輯部與經理部擴大陣營后,正準備大事改革及擴展業務時,馬來西亞經濟卻開始出現不景氣,到了1985年,更進入經濟大蕭條,當時的物價 上漲,不僅削弱了讀者的購買力,也大大增加了報紙的經營成本,《中國報》雖想發展雪隆區以外的市場,在當時惡劣的經濟環境下,根本難與他報競爭。
 當時百業蕭條,廣告刊戶稀少,各報都在撙節開支,苦心經營,要做到維持成本,收支平衡,已是一件極不容易的事,《中國報》還要面對自置新廠及新部門拓展后的龐大開銷,由于無法解決財務危機,《中國報》遂于1985年11月23日,宣布停刊。
 《中國報》停刊后,身為創辦人之一的敦李孝式非常傷心,他告訴李裕隆,無論如何,一定要讓《中國報》三個字重現,李裕隆便去找前《通報》老板周寶振,希望他把《中國報》再辦起來,並且以象征性收費,把《中國報》送給周氏家族。
一、先推出《新晚報》
周氏家族于1986年4月份正式接管《中國報》,但對于復刊之事按兵不動,反而先推出《新晚報》。
 當然,擁有豐富辦報經驗的周氏家族,早已對當時報業市場、形勢作了分析,認為晚報市場是一片待開墾的荒蕪之地,當時,《南洋商報》、《星洲日報》及《新明日報》,只于晚上九點半過后象征性推出晚報。
 其原因之一︰各報與派報公會有協議,避免晚報銷量影響日報派報人的收入。原因之二︰各報無法做到準時于晚上八點半前推出市場。原因之三︰各報只將注意力放在日報,並沒有發掘晚報的潛在市場。在作了以上分析,周氏家族便決定申請一張晚報出版准證。
 《新晚報》籌備不及三個星期便發刊,重僱不到20%的《中國報》舊員工,據《中國報》當時的執行總編輯黃超明說,因不想保留舊《中國報》的影子, 唯有以新人新作風擺脫舊框框,不過,被新東家重僱的十多位編採人員也都呆不久,因為工作量比舊《中國報》多太多了,多數人都受不了。
 《新晚報》每天下午2點30分截稿,4點出版,身為執行總編輯的黃超明以身作則,每天早上6點便上班,記者及翻譯組則7點上班。
 《新晚報》于1986年5月1日出版,打破了華文報業5月1日勞動節休假的傳統。這一晚,《新晚報》成為讀者注目的焦點,因為是唯一的選擇,第一炮便漂亮出擊,賣了1萬5000份。
 《新晚報》的出現,帶動了讀者看晚報的習慣,也引起同行注意,紛紛加入戰圍以求分一杯羹。
 發刊《新晚報》應付晚報市場之余,其實,周寶振及黃超明早已秘密部署選個黃道吉日復刊《中國報》,但面對《南洋商報》及《星期日報》這兩份大報, 《中國報》若硬碰,肯定是雞蛋碰石頭,400萬繳足資本肯定很快不支。《中國報》若復刊必要塑造自己的風格不可。周、黃兩人數月奔波,不是去旅游吃風,而 是在酒店內日夜策劃、開會,確立《中國報》的路線,終于一致認同《中國報》需要重新包裝,不要與大報硬碰,但也不是低俗的小報。《中國報》要走輕鬆路線, 且以彩色版呈獻,新《中國報》要脫離舊《中國報》的影子,這也是新領導寧可啟用80%新人的原因。
 對于《中國報》的復刊,新領導層早有一套腹稿,《中國報》率先在電視打廣告,隨后更在《南洋商報》、《星洲日報》、《新明日報》及《通報》刊登復 刊廣告,“《中國報》三角錢,好”的口號,《中國報》尚未復刊,即已街知巷聞,有“報界奇才”之稱的周寶振,不愧是個行銷高手,在傳統的報業經營理念中, 借助其他媒體或同業為自己的產品宣傳。
 果然,在廣告效應下,《中國報》的反傳統做法取得預期效果,報份節節上升,由于感覺到《中國報》的促銷廣告帶來威脅,這4家華文報,便不再接受《中國報》刊登廣告了。
 話說回頭,《中國報》經過一輪部署,終于在1986年7月25日復刊。為什么選這一天呢?原來7月24日正好是馬來西亞全國大選提名日,全國人民 都關心大選新聞,《中國報》希望借助大選熱潮,以嶄新面貌吸引讀者。當然,《中國報》最吸引人的是價錢,每份僅30仙(《南洋商報》、《星洲日報》售價 50仙),而且是彩色版。這樣的價格,當然是基于爭取中下階層讀者為考量。
二、復刊後脫胎換骨
華文報業中,以彩色形象呈獻新聞,《中國報》是這個潮流的先驅,也是《中國報》發展過程的一個歷史性轉捩點。
 《中國報》的彩色呈獻,得到讀者熱烈支持,報份急沖2萬8000份,國內其他華文報也競相效尤,激起了各報在印刷方面的競爭,可以這么說,《中國報》把大馬華文報業帶入彩色新紀元。
 《中國報》復刊號出紙3張共12版,內容有娛樂全盒、Video 7日情、電視、小說、養眼星彩、匕首短文、體育、封底頭條、漫畫、無忌之談、窺名人,以上皆屬消遣性質較高的版面。
 復刊后的《中國報》雖不設社論,但第二版設有《精彩30》言論欄,《精彩30》每日見報,廣約國內時評家及作家執筆,針砭時弊。
 其后又增闢另一面、馬鹿堂、無關政治、第三面、一眼看進、第三只眼、胡先敢言、許光道評論、李安評論等專欄,這些政論專欄勝在敢言,作者喜笑怒罵政治怪相,辣筆狠批紅塵百相,深獲讀者激賞,提升了《中國報》的地位,不但打入知識分子圈,發行量也節節攀升。
三、經營策略爭取讀者
《中國報》走的是軟性新聞路線,但非只注重社會新聞,只要是民眾最關心的問題,如政治、經濟,《中國報》都會做最貼身的報導。
 《中國報》于1985年停刊的報份銷量只有1萬1000份,8個月后復刊報份幾乎是從零開始,復刊不久,報份便突破3萬5980份,這樣的業績,主要有兩個互為因素,其一原因就是︰有大新聞看《中國報》的新聞處理手法,其二為行銷策略出奇制勝。
 《中國報》復刊后,同年12月,便展開了第一波驚人的促銷活動,許多讀者閱讀了《中國報》召訂戶的廣告后,都“嘩”了一聲,因為每份《中國報》只賣15份,簡直天方夜譚。
 付出30令吉,便可享受3個月的閱讀樂趣,還獲贈一份價值15令吉的禮品,讀者不禁疑惑了,《中國報》不怕血本無歸嗎?
 然而,當讀者掏出30令吉連同訂閱表格給報販后,便收到一瓶350克庄的“好立克”飲料、一瓶325毫升的利賓納果汁、一瓶康麗絲洗髮水、一罐 ANGLIA SHANDY和一支牙膏,這時,他們才相信,五彩繽紛、風格獨特的《中國報》每份只賣15仙,比半杯咖啡烏還便宜。
 1987年5月11日,《中國報》社長周瑞標在一項“標語巨獎競賽”中宣佈,《中國報》的報份已達7萬份。
 1987年11月,《中國報》報份銷量已達8萬份,為了更上一層樓,《中國報》再搞新噱頭,為期一星期的促銷活動,天天贈送不同的禮物,此舉也是 為了《中國報》要漲價的關係,不過,花50仙買一份報紙,拿到超值的包裝洗髮水、喉糖、牙膏、蕃茄醬、辣椒醬及紙巾等,讀者的反應,只有一句︰贊!
 1988年1月,配合農曆新年到來,《中國報》又為讀者帶來驚喜,準備了兩萬份“天上天”蚝油酬謝訂戶,讀者只需先付15令吉訂閱《中國報》一個 月,就能獲得兩瓶價值5令吉20仙的蚝油,首1萬名訂戶還可獲得1個精致瓷碗,這是《中國報》復刊一年來第3次以禮物酬謝讀者的促銷活動。
 1988年6月21日,《中國報》獲得報份銷數審核局A.B.C(Audit Bureau of Circulation)核證《中國報》的銷量已達到8萬份,復刊兩年來,銷量增加了7倍,是50年來躍進最快速的華文報。
 與此同時,再推出另一波“剪報頭”換禮品活動,讀者只要連續29天剪收《中國報》報頭,便可到指定商號換取6種Kimball產品,包括蕃茄醬、辣椒醬各一瓶、花生醬、包粟醬、包粟粒各一罐及一罐荔枝。換言之,每份《中國報》報頭就值40仙了。
 由于自新聞紙價暴漲,1982年至1988年從最低的400美元漲至700美元,幅度達75%。加拿大多數主要紙廠,亦宣布1989年價格將續升 漲6%,《南洋商報》、《星洲日報》及《通報》,于1987年4月起已零售60仙。在面對巨大的成本壓力下,《中國報》便于11月1日調整零售價,每份 60仙,與另3家主要華文報同樣價格。
 《中國報》于1986年7月復刊至1988年11月的兩年光景,價格從30仙調整至60仙(見下表),報份卻仍扶搖直上,日銷接近10萬份,成為 銷量第3大的華文報,《中國報》董事周寶振在中秋節晚宴上,宣布截至11月7日的實銷量高達9萬9600份,在馬來西亞華文報業史上創下一個輝煌紀錄, 《中國報》這個驕人成績,一系列的促銷活動居功不小!
附送柴米油鹽糖醬醋好貼心
隨報送贈品的促銷活動,並不是《中國報》的創舉,早在70年代,便有報刊贈送雜誌、字典、百科全書等給訂戶,而《中國報》送的全是蚝油、茄汁、牙膏、紙巾,曾被人評為文化機構的悲哀!
 針對這些批評,《中國報》前執行總編輯黃超明受訪時,仍自豪認為這種“打入讀者廚房”的促銷活動,是讓《中國報》得以翻生的重要行銷策略,因為《中國報》鎖定的讀者群,大多數是中下層及一些家庭主婦,柴米油鹽糖醬醋類的贈品,讓她們感覺更實際及貼心!
 黃超明曾于1989年2月4日,接受本地一家有線電台“麗的呼聲”廣播總監詹斯民訪問,針對報業日趨競爭的問題時,他說︰“適者生存,在商業社 會,報紙要生存,經營者就必須把它當作是商品,當然,與此同時,我們必須先顧及文化層面,促銷活動的目的是讓讀者多一份驚喜!” 
 報業如何發展須適應社會的改變而改變,報業的發展如同人的成長一般,會就外界的轉變而作出調整,洞悉形勢而作出改變、調整,就可以生存,固步自封,就只能被時代淘汰了!
 《中國報》復刊后,報份直逼兩份大報,幾年來在銷量上相互追逐,終在1998年巔覆華文報在市場上的傳統排序,《中國報》報份首次超越《南洋商報》,成為我國
第二暢銷的日報,穩坐第二把交椅至今。
 《中國報》的成長,確實帶動華文報版面編排變革,並且引發報紙促銷
戰,其正面意義是令華文報業與市場現實接軌,適應新形勢求變求存,
令傳媒更努力去追隨社會的走勢,在概念上擴展了“群眾”的
範圍,模糊了“大報”與“小報”的分別。

《中國報》歷年零售價格調整紀錄
年份 日期 售價(RM)
1986年 7月25日 0.30
1987年 4月16日 0.40
1987年 7月 1日 0.50
1988年 11月 1日 0.60
1991年 12月 1日 0.70
1994年 8月 1日 0.80
1995年 3月 1日 1.00
1999年 1月 1日 1.20
2005年 1月 3日 1.30
*資料:筆者自行整理

2012年11月4日 星期日

[轉]流鼻血 處理程序

 流鼻血  處理程序
◎ 切勿驚慌,越驚慌血流量加速,流鼻血越厲害。
  1. 如果是在太陽底下、或室外炎熱環境活動,突然流鼻血,應先扶患者到陰涼的地方或室內休息,切勿當場便急救起來。
  2. 休息時的姿勢不要平躺,如此使鼻血可能流到口中、吞進腹內,造成不舒服,若有血塊還可能堵塞呼吸道,而且看不到流出多少的血液,無法判斷情況的嚴重程度。
  3. 正確姿勢應採坐姿,最好背後有靠墊:以六十到九十度的角度,頭都微向前傾,以減低血管壓力。但患者血壓過低或昏迷不醒時,則宜採臥姿,墊高肩部,頭部後仰。
  4. 患者須維持呼吸道通暢,除去積聚在鼻咽部成口內的血塊者和分泌物,用口呼吸,頭側向流血的一邊,以免血水梗塞喉嚨。
  5. 用清潔棉花塞住流血的鼻孔,並以手指輕捏鼻翼,加壓止血,約五到十分鐘。
  6. 以濕或冰毛巾冷敷桌子兩側、或眼睛下方的臉頰處,加速出血點止血。
  7. 不要用力擤鼻子,以免反而導致大出血。如果上述步驟都已妥善操作,仍無法停止出血,則必須送醫治療,切勿延誤。

◎ 流鼻血不止,應找耳鼻喉科醫師處理
    在醫院的鼻出血處理,通常是先找到出血點,再以硝酸銀或窗灼器燒灼止血。成人多半可在無麻醉下治療,小孩則因容易焦燥不安,必須麻醉才能施術。
    如果找不到出血點、或以燒灼方式仍無法停止出血,則必須做鼻填塞,也就是以凡士林棉條慢慢將鼻腔塞滿,對整個鼻腔加壓止血。通常鼻填塞須維持一到三天,甚 至可能要住院治療,限制病患活動,觀察其生命徵象和出血情形。若仍無效,就須考慮開刀結紮血管止血,但較少患者達此嚴重程度。
    鼻出血控制後,患者也應注意休養,最重要的是勿掏挖鼻子,和用力擤鼻涕,同時暫時避免過熱飲食,宜食清涼、流質.、無刺激性食物,並且留心口腔清潔,以免感染;環境過於乾燥時,應補充鼻腔水份,避免黏膜再度充血復發。
    此外,患有鼻部腫瘤,無論其腫瘤位於鼻咽部、鼻竇、鼻中膈或兩側鼻壁,都可能引起出血。而急性鼻竇炎、鼻部感染等情況,也都是可能導致流鼻血的原因。
    至於全身性因素,則指全身性的疾病,非僅與身子相關。常見者有全身性的血管病變,像動脈性高血壓、血管硬化等疾患,由於血壓高、血管硬化,容易形成鼻腔血 管的充血,且血管壁較脆弱,稍受擠壓便會出血,情況通常較嚴重,多發生在老年人身上。而有血液病變患者,也可能常有鼻出血的困擾。像白血病下血友病、血小 板減少的紫斑症、以及抗癌藥物引起的血小板症等,都會使病患容易出血、瘀血,其發生部位多遍及全身,而發生在鼻腔者便形成流鼻血。
    醫師指出,不同原因造成的流鼻血,嚴重程度也各異,處理方原因;尤其是孩童骨折、或鼻樑直接受撞擊,往往導致鼻內血管破裂:出血情況會特別嚴重。
    像天氣乾燥引起的鼻黏膜脆弱、導致出血,或抓、擤鼻子用力過猛造成的出血,多半不須特別治療,只要在陰涼的地方,安靜休息一會兒,血流便自動停止。
    然而,像外傷、骨折造成的流鼻血,情況多半較嚴重,不太可能自動停止,最好迅速就醫治療,以免失血過多、危及生命。而腫瘤、血管或血液病變造成的鼻出血,通常必須控制根本的病因,否則出血情況仍會反覆發生,不易斷根.。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具有遺傳性的習慣性身出血,多半是鼻部微血管較脆弱所引起,見血帶斷斷續續隨著鼻涕、鼻部分泌物流出,自己卻毫無所覺。臨床上便曾發現,這些人可能因長期流血,血色素低到僅及標準值六分之一,甚至鼻黏膜完全壞死,患者卻仍不自知。
    醫師提醒,流鼻血雖是小毛病,但若判斷或處理錯誤.,也可能造成更大的傷害。尤其是經常性的流鼻血、或出血量異常時,就要考慮是否為其他疾病的徵兆,及早檢查找出病因,徹底治療,否則小病也會變成大病,屆時須治療的不僅鼻子,恐是全身了。

文轉自:
http://www.dryahoo.org.tw/%E6%AC%A1%E7%B6%B2%E9%A0%81/%E8%A1%9B%E6%95%99%E8%B5%B0%E5%BB%8A/%E8%80%B3%E9%BC%BB%E5%96%89%E7%A7%91/%E9%BC%BB%E8%A1%80%E8%99%95%E7%90%86%E7%A8%8B%E5%BA%8F.html 


圖轉自:
http://space.putao.com.tw/putao/listChatReply.do?post.id=45098&pageNo=1

LinkWithin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