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馬雲、兩個挑戰、三個重要基礎!政府力推數字經濟,注重電子商務,大馬商家再不跨足電商,更待何時?
大馬互聯網滲透率達70%,約有2170萬網民,但網購銷售數據並不理想,中小型企業對網購參與度不足,當政府設下電商發展路線圖,極力催谷電商經濟,無疑此時是傳統商家投入電商的好時機!
去年10月,政府推出國家電子商務策略路線圖(National E-Commerce Strategic Roadmap),目標是推動大馬電商從10.8%增長至20.8%,並于2020年時,為大馬國內生產總值(GDP)貢獻1700億令吉。
同時,政府延聘馬雲擔任數字經濟顧問,大馬商務能藉著這個機會與更大的電商市場接軌。
“政府將會篩選1500個中型企業(SME) 參馬雲阿里巴巴的電商,但會否開放予每個人都有機會參與,或者是設立一個平台供競爭,目前還是未知數,據悉需要10月后才知更多詳情。”
社會經濟研究中心(Socio-Economic Research Centre,簡稱SERC)執行董事李興裕表示,政府在推動電商方面的努力,讓人看到大馬電商跨上高峰的希望,但政府的的努力還有兩項挑戰,即電商必須提供有品質的商品,才能贏得更多消費者青睞。
促政府簡化申請程序
其二,政府部門須簡化電商申請制定的要求(Custom requirement)或程序,在電子商務策略路線圖下,共有11個項目由多個政府部門及機構主導,分別來自大馬中小型企業機構、財政部、通訊及多媒體委員會、貿消部、大馬投資發展局、貿工部、國家銀行及大馬外貿促進局。
僅在貿工部方面,就有多達21個申請程序,李興裕認為政府需要嘗試簡化這些程序,讓中小企業更易投入電商。
大馬于2015年的電商佔當年的國內生產總值5.9%,約貢獻了680億令吉,預計2020年時若特均增長達11%,達到1140億令吉,其中約有85%份額將來自B2B(Business to business,商家對商家)模式,B2C (Business to consumer)則佔了15%。
“政府這些計劃相當不錯,若沒有這些策略,到時可能少賺560億,因沒有政府主導,不能激發電商潛能,2020年僅增長4.8%,而不是預期中的20.8%。”
目前,大馬的不少中小型企業投入電商,但與先進國家在服務業、制造業和農業的比較,我國在這些部份的電商參與並不多。
“如果和美國比較,大馬在服務業和銷售業的電商,中小企業佔6%,美國是10%;制造業和零售業方面的電商,大馬中小型企業佔10%,美國是則是50%;先進國中小型企業在電商方面佔了15%,我國只有6%。”
這些數據呈現出來的事實是,大馬互聯網看來來相當活動躍,但在電商方面的數據卻未成正比,大多數電商交易或只局限在大城市。
在政府看到電商方面的無限潛能,並且加大推動力度,並且打造更多平台予商家后,現在就胥視商家是否願意跨出一步,在電商海洋中創造更多籃海!
兼具3基礎商家須求新
馬雲說過電商需要的三個重要基礎,分別是信息流、現金流和物流,只要打穩這些基礎,電商發展就到位了!
“馬雲是帶動力,還要看政府和機構如何配合,不只是在獎勵方面,還有物流和付款的可信度,也要在政府配合下達標。”
李興裕表示,政府已經為商家創造電商機會和平台,下一步就是要配合馬雲帶來的影響,盡力推動電商;然而,商家也不能裹足不前,必須勇于改革。
“家傳的生意,如果沒有求新,一樣會被吃掉;大馬市場太小,雖然有很多網民,也有網購潛力,但商家還是要走出世界。”
對他而言,電商不只是對生意管理有所助益,而且商家投入電商並不需要大量的空間藏儲,也可與其他供應商合作,代為存取貨物。
另一方面,商家進入電商領域后,將會擁有更多資訊,從技術層面知曉顧客來源,並且能以大數據分析和理解消費行為。
數字經濟電商是媒介
數字經濟和電商有怎樣的關係呢?
李興裕表示,大馬的數字經濟已有三四十年的歷史,以前大多數是以B2B為主。
“1980年代就有電腦了,對整個生活和經商模式都有影響,數字經濟可解讀成是平台提升、競爭創新和生產。”
他說,數字經濟包括電商、AI人工智能、大數據、雲端,這些是經濟的工具,也是制造係統,電商是其中一個媒介。
換言之,因為數字經濟而衍生的商業模式,除了電商之外,目前風行的電子召車服務等活動,也是由數字經濟轉變而來。
手機錢包大馬需迎頭趕上
在中國,以手機作日常購物和網購已不是新鮮事,但大馬在這方面還跟不上中國的腳步。
李興裕表示,手機電商是全球現象,大馬也有許多人使用手機網購,移動設備電商顯然已越來越受觀注。
“我在中國買東西,不能使用信用卡,朋友就用他們的支付寶(Alipay)先付,我再付還給他。”
最近他才到訪中國,當地的已經轉型的支付方式讓他驚訝,即使連買菜也有人不收現金而使用手機支付了。
“手機錢包是未來,但大馬還未達到這個水平。如果我國的國家銀行想要朝手機錢包方向發展,需要加強付款的保安問題,才能讓人有信心。”
提供額外資訊一條龍服務
中小型企業的傳統銷售市場再大,也只是在大馬這一部份,但投入電商之后就不一樣了!
“中小型企業思維一方面是傳統,另一方面是不理解電商好處,也擔心其安全和保障,可能擔心買家和供應商數量不夠,因此產生戒心而不敢投入電商。”
李與裕指出,中小型企業對于電商未必準備就緒,即使設有網站也沒有更新,他們不理解網民進入網站不只是想要看到企業的訊息,而是希望能夠有互動,從中找到額外的資訊。
“例如,想要旅遊的網民,可能連帶想在同一個網站想要找到租車訊息,搬新家找家具的人,會想要在同一個網站想要找到裝修的相關訊息。”
即是說,一個網民停留在商家網站,或者與商家交易與否,不會只是一個原因,可能由于其他相關的原因,才會完成一筆交易。
建立品牌開拓外銷
投入電商有風險?不投入電商更危險!
“因為電商已經來到你的面前,可能影響現有的行業。現在中小型商家開始需要建設自己的產品,建立自己的品牌。”
世華多媒體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員邱天雄指出,數字自貿區的好處是除了中國產品進入大馬,大馬的產品和品牌有機會藉此銷售至中國,大前提是大馬政府需和中國談稅務優惠,國與國之間的貿易才能有較佳和簡易方法進出口。
“特殊品牌才能進入中國,中國人對食品類有需求,大馬商家可與中國電商談合作。中國人對入口中國的食品會放心一些,而中國政府會嚴格檢測,因此中國人買外來商品時會放心。”
對他來說,目前是危機也是轉機。危機是指若不發展品牌,只靠從中國進口廉宜產品來馬,這個模式將因為跨境電商如阿里巴巴到來,以及數貿自由區的關係,讓這方面的大馬電商面對危機。
“若本地商家不轉型面對問題,因為靠中間人形式難以生存。商家不應從中國帶入成品,而是引入原料在大馬制作,原料可通過跨境或在其他地方制造,再銷售回這些國家。”
當中國遊客大量來馬旅遊,大馬電商或商家創造的品牌,如白咖啡、榴槤、餅乾、芒果、海產等,都可以建立自身品牌后,通過中國遊客帶回中國。
遊客回到中國后也可通過網站,向大馬商家網購產品,刺激本地電商的產品銷售量。
利用在地資源尋伙伴
“馬雲來了,如何應對?”也許有一些本地商家和電商,已開始問這個問題。
大馬數字自由貿易區與馬雲有關,中國電商也會隨著這個機會進入大馬,成了原本從中國或淘寶進貨的本地商家的競爭對手。
“競爭現在已經浮上台面,之前未醒覺,現在就要有這個意識,不是要來了,而是已存在。”
雪蘭莪資訊科技與電子商務理事會學院院長(Director of SITEC Academy)及電子商務專家吳文彬指出,大馬商家有兩件事可以做:一是開發在地資源,其二是儘快搞懂電子商務。
“我們有在地資源,可以和外國商家合作。此外,大馬是貿易國,可以代理外國產品。”
其二,他呼吁大馬商家要盡力搞懂電子商務,因為本地擁有的在地資源比外商更具優勢,就要掌控這個渠道。
“零售業可以用代理不同牌子的方式在大馬銷售,就可掌控了這個渠道,至于大部份商家應在最短時間內,利用在地資源掌控電子商務渠道,這就是一種雙贏方式。”
http://www.chinapress.com.my/20170915/%E5%A4%A7%E9%A6%AC%E9%9B%BB%E5%95%86%E9%A2%A8%E9%9B%B2%EF%BC%88%E5%AE%8C%E7%B5%90%E7%AF%87%EF%BC%89-%E6%94%BF%E5%BA%9C%E6%8E%A8%E5%87%BA%E7%AD%96%E7%95%A5%E8%B7%AF%E7%B7%9A%E5%9C%96-%E4%B8%AD%E5%B0%8F/